总院荣誉榜
总院荣誉榜
朝沐初阳 夜伴星辰——记影像科老周同志的一天
提及医院,出现在大家脑海里的一定是做手术、开处方的医生,还有打针、挂水的护士,其实医院里还有一群人,他们被称为临床医生的“眼睛”、疾病诊断的“侦察兵”,他们工作量之多,细节要求之高,工作强度之大丝毫不逊色于临床医生,他们就是医学影像科的医务工作者,59岁周久超同志就是他们中的一员,他对工作兢兢业业,对同事和蔼可亲,同事们都亲切的称呼他“老周”。下面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老周同志“神秘”的一天。
5:30~8:00由于近一个月来,来总院就诊人数明显增加,影像科检查也日益增多,影像检查和报告书写量陡然增多,每天检查约有800余人次,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当天任务,那只有在工作时间上想办法,动脑筋,老周同志基本上早晨5:30就起床,当太阳还没露出地平线的时候,影像科“老周”同志早已提前到达工作岗位,打开电脑,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。
8:00~8:30 上班+晨会读片
当大家陆续早早到达科室,8:00读片晨会准时开始。每日晨读病例选定疑难病例或者随访到病理结果的特殊病例,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、拓展思路、总结经验,老周同志休息也不会放过晨会,基本上每次都会积极参与发言,与年轻人一起讨论交流,关键问题上一定要弄得水落石出。科室坚持两年多的周一英文晨读,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英语,提高外语水平,老周同志也会听的格外仔细,不时做着笔记,努力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常用词汇。“虽然我读不了,每次听你们读,我心情都非常激动,感动的想流泪”,也正是这句话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同志踊跃参加,全科二十位同志参与英文晨读。
8:30~12:00 阅片+写诊断
晨读结束了,老周同志即刻回到自己的工位,继续紧张而忙碌的工作——书写影像检查报告。最近因为季节交替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检查,工作量成倍增加,平均每天中午和晚上加班检查的患者大约近300人次,工作强度非常大。根据患者检查项目以及部位不同,每位患者的影像资料就有几百甚至几千幅图像,老周同志需要认真翻阅每一幅图像,抽丝剥茧,去伪求真,写出精准的诊断报告,遇到疑难病例,他会及时和临床医师和病人家属沟通,与同事探讨。除了阅片,还有一些特殊图像进行处理,比如:骨关节的三维重建、心血管的血管重建等等,忙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。聚精会神的工作经常让他忘记了所有,看看时间,啊,已经中午12点多了。
12:30~13:30 吃饭+睡午觉
吃饭+睡午觉,养精蓄锐,为下午的高强度工作做好准备。过年至今工作返乡人员检查多加之签约检查,老周也是经常舍弃回家吃饭、午休时间,匆忙吃个食堂盒饭,在办公室闭一时眼,加班加点书写诊断报告,最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看病需求。
13:30~17:30
阅片+写诊断 下午的工作也不轻松,CT、磁共振、DR,所有的机器都火力全开,流水线一样检查病人,中午影像科常规检查也是不停歇,下午一来打开电脑就是满屏的待写报告。老周同志由于以前仅从事普放工作,后来成立医学影像科,对于CT和MRI技术和诊断都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从头实践学习,学起来并不轻松,但是老周同志找来理论书籍,影像课件,通过手摩心追,不懈努力,早已十分熟练的掌握CT和MRI的原理和技术,对于常见病、多发病也是了然于心。有一次,他就通过一次头颅CT平扫就发现了一例可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,后建议行DSA检查,证实了颅内动脉瘤诊断,而后该患者通过手术,解除了头颅内的一颗“定时炸弹”。患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,同事们对他都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。
17:30~......
下班时间到了,但还有很多的报告未写完,老周同志和科室其他的同事一样不能够按时下班,他总是急患者之所急、想患者之所想,为了让患者及时拿到检查报告,他经常会加班到晚上8点、9点、10点、甚至更晚......毕竟是快到60的人了,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想“含饴弄孙”,享受片刻的天伦之乐时,小孙女早已进入了梦乡。
这就是我们影像科的“老周”平凡的一天,也是我们影像科所有医护人员的一天,老周同志经常说,我们眼前的黑白影像世界,直接决定着临床诊疗决策,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与死,必须仔细读片,滴水不漏,不放过每一个可疑点;对每一位患者负责,也对我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身份负责!朴实的话语也揭示了我们影像人的责任与职业操守。
图片
来源 | 影像科
作者 | 沈亚
初审 | 张定生
审核 | 蔺越
审签 | 郭如刚
2024-04-12 18:35:37
浏览人次: 719